专注营口本地贷款咨询平台 YINGKOU
24小时咨询热线: 13604170010
全国咨询热线: 13604170010
您的位置: 首页>>贷款动态>>公司动态

贷款动态

咨询热线

13604170010

鲅鱼圈商业银行贷款用途违规问题概述

作者:时间:2021-09-15 16:59:301706 次浏览

信息摘要:

上述政策文件的实际执行情况却不容乐观,商业银行违反贷款用途监管规定的情形较为严峻。根据笔者检索中国银保监会官网有关行政处罚信息公告,

  一直以来,有关商业银行贷款用途的监管,金融监管部门其实有着较为完备的政策规范体系。早在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唯一的金融监管部门时期出台的《贷款通则》(人民银行令1996年第2号)第十九条有关借款人的义务、第二十五条有关贷款申请、第二十九条有关签订借款合同、第七十一条有关借款人违约行为等都对商业银行贷款用途的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中国银监会成立后,更是通过制定和实施“三个办法”——《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监会令2009年第2号)、《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监会令2010年第1号)、《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监会令2010年第2号)等三个部门规章的方式,将贷款用途全流程监管的理念贯穿于商业银行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等贷款业务各个环节,并指导商业银行在贷款合同中对有关贷款用途的条款进行具体而又清晰的约定;同时,又在《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银监发〔2004〕51号)、《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搭桥贷款业务的通知》(银监发〔2010〕35号)、《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中国银监会令2010年第4号)等信贷管理文件中规定了商业银行禁止投放的特定用途以及商业银行可以采取的相关措施。另外,在社会关注度和敏感度较高的房地产融资领域,原中国银监会单独或联合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印发了《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04〕57号)、《关于规范购房融资和加强反洗钱工作的通知》(建房〔2017〕215号)等文件,对贷款投向房地产领域进行了严格监管。

  

  然而,上述政策文件的实际执行情况却不容乐观,商业银行违反贷款用途监管规定的情形较为严峻。根据笔者检索中国银保监会官网有关行政处罚信息公告,近三年,商业银行有关贷款用途违规的行政处罚案由主要表现在贷前调查、贷款发放和贷后管理环节。在贷前调查环节,主要有未对借款人贷款用途进行调查核实、贷款资金用途审查不严格、贷款用途审查未尽职等;在贷款发放环节,主要包括发放无指定用途固定资产贷款、发放用途不真实贷款、发放用途不合规贷款、贷款用途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有关政策、贷款用途支付管理违规等;在贷后管理环节,则主要有贷后管理不到位导致信贷资金改变原有用途、贷后管理不审慎导致个人消费贷款资金被挪用、信贷资金用途监测不到位等。由此可见,金融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贷款用途违规问题的现场检查和行政处罚基本覆盖了贷款用途合规管理的各个环节。

  

  金融监管部门之所以对贷款用途问题监管地如此严格,主要是因为贷款用途管理失控将产生严重的经济与社会后果。一是贷款用途违规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发生的重要原因。贷款用途是商业银行与其借款人约定的有关信贷资金使用的具体范围和事项,商业银行基于此约定,对借款人信用风险进行调查、分析和判断。贷款用途与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息息相关,若贷款用途违规,将直接导致商业银行有关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真实性的判断直接落空,相关风险防控手段无法有效运行,极大地增加了不良贷款发生的概率。二是贷款用途违规严重误导国家宏观政策的贯彻执行。信贷资金投放领域管理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若贷款用途违规,将直接导致信贷调控手段的失效,干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执行,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如中国银保监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答记者问时强调的,近期一些企业和个人违规将经营用途贷款投向房地产领域,将极大影响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且挤占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资源。三是贷款用途违规是高利贷、洗钱、欺诈、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滋生的重要因素。贷款用途违规导致信贷资金使用和流向脱离了商业银行的监控范围,商业银行无法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因而极容易滋生高利贷、洗钱、欺诈、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近年来,上述犯罪活动十分猖獗,与借款人违规使用信贷资金和贷款用途管理失控不无关系。


            营口贷款公司.jpg

返回列表 本文标签: